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黄金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黄金屋. Show all posts
Monday, 13 August 2012
慢慢長大vs慢慢變老
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 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穿衣服, 綁鞋帶, 繫扣子...
⋯⋯教你洗臉, 教你梳頭髮...
教你做人的道理...
所以...
所以, 當他們有天變老時...
當他們想不起來或表不上話時...
請不要怪罪他們...
當他們開始忘記繫扣子綁鞋帶...
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髒衣服...
當他們流頭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
請不要催促他們...
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卻在慢慢變老...
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
他們的心就會很溫暖...
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 陪他們慢慢地走...
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
(Sources : Internet)
Saturday, 28 July 2012
改變觀念
想成為新一代的富翁「要改變觀念」
【大紀元2012年07月13日訊】「要改變觀念」這是輾轉在世界51所大學,為了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年輕人身上,世界韓人貿易協會前會長李榮炫(71歲)在演講時經常高呼的話。
李榮炫是率先創造了「加拿大移民神話」的人物。在IT時代的今天,在各種信息充溢的今天,人們從生活中直接體驗到的信息就相應地減少。因為在網上就可以收集很多的東西,各種觀念也很容易形成。這也是人們不太願意冒險的理由。李榮炫會長因而強調打破舊觀念才能改變一切。
年過70的李榮炫會長能如此自信地生活的理由是甚麼呢?那就是在現實中別人認為絕對不可能的,絕對無法相信的事情,他靠勤勞、誠實、心地忠厚、謙虛等在現實生活中成功完成了。李榮炫說:「所有韓國人都擁有父母遺傳的優秀DNA,但沒有繼承下來就結束一生是最可惜的事情。」 他強調,生活在IT時代的年輕人,卻因為「太聰明」,反而不能成功。2個小時的採訪時間,侃侃而談的李榮炫言辭之間充滿了對後代的熱愛。
當機會來臨時要「即時」施捨
1966年,那是很艱難的時期,青年李榮炫懷揣著僅有的200美元獨自踏上了去加拿大留學的道路,因為出國所帶的錢有限,他在多倫多靠開出租車來維持生計和賺取學費,那時客人的數字就是他的生命錢。但是當他把一名拿著大行李的韓國人送到了百貨商店後,他卻在百貨商店門口徘徊了1個多小時。他在猶豫著是留下繼續等待還是就這樣離開。因為那位客人並沒有說要再坐他的車,但是一想到他拿著的那大行李行動不便,心裏就不放心。結果他決定在那兒等他——這樣結下的善緣在後來讓困難中的李榮炫得到了回報。李榮炫在做其他的事業時,為了湊足定單數量找去一家公司,結果在那裏跟得到昔日的客人的幫助。
「有誰能知道在我走和不走的苦惱之時竟成為了我人生轉折的瞬間。可是後來我發現,這種在我無私的為別人著想時,得到回報的事情我體驗過無數次。無論去幫助誰時都要有無私的奉獻。得到的會更多。」
只有敢捨盡 才能積累大財富
積德就會有福,「商道」這個詞語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施捨才會成為富翁的,這是商道的原則。說起施捨可能有人會想就是捐獻點錢財,那是不行的。是指不管是錢還是行動,只要是有需要的人來到面前就要無條件的給予幫助。」
有時利益就在眼前,但是為別人而去放棄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此,李榮炫有他的認識,「我在首爾上學期間全身只有20元的車費,和朋友走著走著遇到了一個乞丐。我把身上僅有的20元給了乞丐,自己從東大門走了45分鐘才回到了在孝子洞的家。朋友對我說:『那種事等賺了錢再做,走那麼遠回家找罪受啊。』覺得我很可憐,但是我心裏不這麼覺得。我的內心十分的滿足。沒做過的人不知道那種快樂。而且說賺錢後再做那種事的朋友賺了錢也沒有做。甚麼意思呢,就是為別人施捨感覺快樂的人最終才會成為富翁。只有心胸寬廣的人才能積累大財富。」
在談到心胸寬廣時,李榮炫表示,「敢於施捨就是心胸寬廣。」他拿著一個杯子,舉例說,「老天要給你財富,如果你拿著這麼小的杯子去盛,即使是盛80年,一輩子又能盛多少呢。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年輕人要培養無私的胸懷。機會到了我的面前不要停頓,要立即施捨,要把想法付諸於行動,這樣才會比別人快成長2到3倍。」
我的座右銘是OTDT(Order Today, Delivery Today)。這是我做企業時制作的。用韓國語說就是「立即」,用俗語說就是「懶的話沒法活。」
1971年在多倫多創立榮李貿易(Young Lee Trading Co.,Ltd)的李榮炫想:「既然是做企業那麼就做點對國家有所幫助的事情吧。」於是他就決定賣韓國商品。當時得到外國認證的韓國商品只有假髮,在加拿大,大多數人連韓國在哪兒都不知道。一句話,就是『made in korea』沒有任何的品牌價值。做韓國的產品成功率微乎其微。
但是1988年在加拿大還完全沒有知名度的三星照相機,10年後業界卻上升到第3位,4年後又超過了日本的佳能占據第一名。
他所用的戰略就是『OTDT(Order Today, DeliveryToday),面對不良率很高三星照相機,他向顧客承諾無條件地一天之內給修好。當時日本照相機的修理補償時間長達2到6個星期。李榮炫用售後服務來放手一搏,但職員們的反應是「瘋了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就此放棄。他認為,所謂事業,只要充滿信心,就要奮勇直前一鼓作氣,要有敢於付出犧牲的精神。
「不良的照相機一天之內修好,拿著相機親自到公司訪問的顧客30分鐘之內把相機修好,如果修不好的話換成新的。」這個告示在公司的大門前大大地張貼著。當時三星的不良率是30%,如果拆相機需要26分鐘,怎麼可能在30分之內修好呢,可以說幾乎都是給換成新的了。這樣3年過去了,公司也開始搖搖晃晃。
但是在持續赤字的情況下,這樣推行了10年,這好像不是單純的膽量問題
「給顧客換新的真的是讓我流血淚般的辛苦。掙的錢都飛了。但是我想反正來加拿大時也是背著一個背囊來了,再賠還能賠到哪裏去啊。我自己想想也覺得下這個決定瘋也不是普通的瘋了。 事實上,我心裏產生了傲氣,產品質量比不了日本,那就在售後服務上放手一搏。
拿出戰略後就好轉了嗎? 「哪有啊,倉庫裡各個種類別的(相機)有6000台,共買了4萬8000台放在那裏沒有賣出去。我問營業員『為甚麼賣不出去?』我們的產品不管放到哪個賣場去,被佳能和索尼擠得只能堆在角落裡賣不出去。但是買賣就是時機。如果時間過去了還沒有賣出去,那麼只能債台高築地等死。在苦惱了一段時間後,我沒有氣餒,最後集合職工把他們送到了加油站。
然後我們向從加油站裡出來的每一輛車展示我們的照相機。讓職員們這樣賣。他們都吵著說『瘋了』,一肚子不滿的回來了。即使這樣我也繼續這麼做。後來連報紙上都出了『Samsung Camera Crazy(三星照相機瘋了)。因為總是要把相機放進口袋又拿出來,所以相機的邊角都磨壞了。那些照相機實在是太不幸了,看著讓人流淚。如果遇到好的主人的話,它應該在公園裡或海邊的。但是小傢伙現在卻磨爛在口袋裡。」
當時李會長每天晚上都拿著照相機,跟照相機交流:「不管有甚麼事,我都會給你找個好地方去的,所以一定要到最後你都要相信我。」「照相機,你也打起精神來,開心地笑吧,明天我們再一起跑吧,嗯?」那樣每天都在外跑銷售,6個月後照相機開始賣出了。後來公司整體賣出率的20%都是從加油站出來的。
李會長講述著與照相機相關的故事的同時,還說就是自己的那個在別人看來好像是瘋了的想法卻令自己成為了銷售高手。
如果認為自己賣的產品只有交換價值的話,銷售情況也是不會上漲的。
「我覺得商品像是我的皮肉一樣,我要負責任,這也是銷售員必需的信念。流淚流血也要和商品對話。只要能賣出東西就行了的想法是不行的,我真的熱愛我賣的商品,那麼商品看著我可憐也會好好工作的。」
「商品跟我的皮肉一樣。」「賣的時候要負100%的責任。」「對買商品的人要心存感激。」這三條就是李榮炫會長所說的商道。
成為有故事的富翁過程很重要,那時的辛苦給我留下了一生的深刻印象
「去郊遊的前一天是愉快的,並非是郊遊回來的那天更高興?為成功而努力的過程比成功後更讓人興奮。我們國家的人們太輕視過程了。訂單(簽約)了嗎?成了嗎?賺到錢了嗎?除了這些不知道別的。」雖然也會讓人興奮,但是重視和結果關聯的過程有甚麼意義呢?
「重視過程就是擴大容量。固然得出越好的結果當然是好,但是要想獲得好的結果就得有基礎。繼承遺產成為富翁或者中獎成為富翁當然是因為有那福分,但是卻缺少人生的美麗色彩。可以說那是「沒有歷史故事的富翁」吧?沒有經過刻苦努力輕易得到的金錢也會很快的消失殆盡。即使自己保存得完好,輪到兒子孫子時代時也會一無所有,意思就是在「賺錢時要像狗一樣,花錢時像丞相一樣」的意思,「像狗似的賺錢」被很多人理解為詐騙錢財,(要像狗一樣靈敏)。不知道意思就會理解成那樣了。
在發達國家學到的公私分明的概念
李榮炫會長在多倫多Ryerson University上學時,跟那裏的教授學到了公私分明的概念。李榮炫那時經常和教授見面,也經常做泡菜當禮物送給他,所以他覺得教授會考慮到這些日子互相之間產生的感情,從而給他一個不錯的學分。但是對這科課沒有好好學習的李榮炫最後卻得了「0」分。他非常吃驚地去找教授。教授對他說非常抱歉,雖然他提出要求改成績,但是那是沒有辦法的。通過與教授之間發生的事情,對加拿大的公私概念有了認識。
會品味人生
「品味人生的方法。也就是學到了人生的滋味和風采。曾經有位加拿大的朋友向我提出 邀請『一起吃飯吧』,當我表示同意後,他卻說時間是下星期五。我心裏想:『要吃一次飯,還要記到下星期五?』但是星期一時,這個朋友拉著我到圖書館查詢有關韓國的書籍。我問他幹甚麼,他說:『星期五就要吃韓國餐了,至少要瞭解韓國是甚麼後再吃呀。』到了星期二,他又去找有關韓國文化的書籍,星期三又去找有關飲食的書籍,到了星期四他又找出了關於拌飯的書籍。到了星期五就對我說:『你知道吧?我喜歡吃拌飯。』這個朋友在約好吃飯後,在長達一個星期的時間裏,享受著挑選韓國飲食的樂趣。而我不但沒有享受這個過程,反而認為這位朋友很可笑,後來,我發現我錯了,我為自己的想法感到悲哀極了。享受過程就是人生的「風采」,最終也是品「味」的過程,人生的風采和味道原來就在於此。
加拿大為甚麼會成為先進國
「我曾思索過加拿大為甚麼會成為先進國?經過多年我發現他們心胸豁達深邃。而我們擁有的只是豁達,僅此差異。不管是夫妻還是兒女間沒有深沉的感受,看到子女學習優秀,只說:「好,做得好。」就結束了,如果看到學習不好就生氣,表現出來就是那樣。」
「這個是跟21世紀不相符的。孩子成績不好了,那麼為甚麼不好了,孩子是有甚麼苦惱?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和孩子對話。『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這麼做,你將怎麼做呢。』『我在旁邊看著都覺得你是個很帥氣很不錯的孩子』用這樣的方式經常來恢復他的自信。如果做不好了就說『看不到希望』就此放棄,那麼孩子就會沒有自信「就這樣吧,反正我生來就是這樣,那就這樣生活吧。」
IT時代的盲點是「自我保護」
「大人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一代真的很可怕。我們那個時代一個也沒有在奧林匹克拿金牌的。你看看金妍兒。在韓國長大的韓國人成為了世界花樣滑冰的金牌得主,能想像得到麼。高爾夫也是、游泳也是。不僅如此現在進入白宮的韓國人第二代就有17名。這是純粹的年輕人們的能力。比我們時代的人聰明100倍,能力高100倍,但是大人們即使孩子已經成人了,也是像要把孩子放到水邊似的緊抓著孩子不放。認為沒有經驗、知識不足,因為這樣想所以就有了問題。當然年輕一代有他們盲點。不會著急,太會打小算盤,只想安全穩定的移動。這是因為太聰明了。所以必須改變這一切。對自己過分的保護成不了富翁。
最後他奉勸,「覺得自己甚麼都知道就輕視對方,結果把自己關在了籠子裡。只想動腦筋賺大錢,所以出來了6000個風險投資企業家又都沒有了。為甚麼會那樣?因為不知道賣東西的方法。左右企業70%的部份就是營銷。不知道那個。久違的回到我們國家,看到青年失業人數很多,讓我很難理解。應該改變觀念。在南大門賣牛仔褲的人下面幹6個月的活親自試驗一下吧。即使到了紐約的曼哈頓也不會餓死。要繼承老一代父母親們的犧牲精神和被推翻的古老時代的一半精神,再放進自己的東西,才能大舉成功。
Thursday, 8 December 2011
壯大自己,讓人看得起
一 失敗當禮物,走出光明路!
二 失意當磨練,十年磨一劍!
三 嘲笑當激勵,就有大福氣!
四 實力當品牌,你就是紅牌!
「成功的冠冕,都是以荊棘編織而成的!」
一個人,即便是天才,但若少了勤奮與積極行動力,就一定不會有榮耀、接收歡呼的一天!
二 失意當磨練,十年磨一劍!
三 嘲笑當激勵,就有大福氣!
四 實力當品牌,你就是紅牌!
「成功的冠冕,都是以荊棘編織而成的!」
一個人,即便是天才,但若少了勤奮與積極行動力,就一定不會有榮耀、接收歡呼的一天!
Wednesday, 9 November 2011
富爸爸,穷爸爸
富爸爸,穷爸爸 都不重要。。
只要一个好爸爸,爱孩子,照顾家,贫富已是次要。。
罗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生长在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国人,日語名清崎徹(Kiyosaki Toru)。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在夏威夷州教育部任职。高中毕业以后,罗伯特在纽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军官和舰载武装直升机驾驶员,被派往越南战场。
从战场上归来后,罗伯特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1977年他创立了一家公司,首次将用尼龙和“维可牢”搭链制成的“冲浪者”钱包投放市场,后来这一产 品在世界范围内成长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他和他的产品在《赛马世界》、《绅士季刊》、《成功杂志》、《新闻周刊》上被广泛介绍。
后来他在商业上经历了三次大浪沉浮,最终还是于1985年第三次成为百万富翁。
在47岁那年,罗伯特退休了,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他自己定义的人生最高境界--"财务自由",于是他已开始一心一意的做他最喜欢的事情--投资。由于深感"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于是,罗伯特发明了一种教育玩具--《现金流》纸板游戏,教人们去玩那些以前只有富人们懂得的金钱游戏规则,以培养人们的财商,因此被誉为“百万富翁的教父”、“金钱教练”。
罗伯特·T·清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1999年4月在美国出版发行。该书在美国一上市,仅仅半年时间就创下了销售100万册的纪录。2000年2月,该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上百种图书销量中高踞榜首。
2000年3月,《富爸爸,穷爸爸》韩语版面市韩国,并在2个月内销量达到25万册。2000年6月,《富爸爸,穷爸爸》靠岸澳洲,大小书店一时为紫色所覆盖。目前,该书英文版销量已超过2百万册。
《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丛书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位于首位。
罗伯特还十分爱好和热衷于教育。1985年他离开了商界,与别人共同创建了一家国际教育公司,这家公司在七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向成千上万的学生教授商业和投资课程。他长年主持的财务和投资教育理论的课程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在全美播放。以传播他的教育理论。
虽然罗伯特经营的是房地产和小型公司,但他真正爱好和热衷的却是教育。他曾和沃格·曼了诺、Zig Zglar和安东尼·罗宾等人一道同台演讲。罗伯特·T·清崎要传递的信息是清楚的。“为你的财务负起责任或一生只听从别人的命令,你要么是金钱的主人,要么是金钱的奴隶。”罗伯特举办过长到一周短到一小时的辅导班,教给人们有关富裕的秘密,虽然他的主题是通过投资来获得低风险的高回报,以及教会孩子们致富、教人们创立公司并将其出售,但他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你的天赋正等待被开发出来,请唤醒你的理财天赋。辅导班大部分参加者会高兴地离开,也有的很恼火,但每个参加过的人都深深地被打动了。
罗伯特认为:"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让金钱为自己工作。……如果你象一个穷人那样思考问题,那么无论你赚多少钱,你仍旧会把钱全部花光而一无所有。" "很多时候金钱就是力量,同时金钱也是一种观念。"
当今世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罗伯特从事的财商教育事业推崇倍至。
世界著名的演讲家、作家安东尼·罗宾斯这样评价罗伯特的工作:"罗伯特.T.清崎所作的教育是有巨大影响力的、深刻的。其实他正在做一件改变人生道路的工作,我对他的努力非常敬佩。"
只要一个好爸爸,爱孩子,照顾家,贫富已是次要。。
罗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生长在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国人,日語名清崎徹(Kiyosaki Toru)。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在夏威夷州教育部任职。高中毕业以后,罗伯特在纽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军官和舰载武装直升机驾驶员,被派往越南战场。
从战场上归来后,罗伯特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1977年他创立了一家公司,首次将用尼龙和“维可牢”搭链制成的“冲浪者”钱包投放市场,后来这一产 品在世界范围内成长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他和他的产品在《赛马世界》、《绅士季刊》、《成功杂志》、《新闻周刊》上被广泛介绍。
后来他在商业上经历了三次大浪沉浮,最终还是于1985年第三次成为百万富翁。
在47岁那年,罗伯特退休了,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他自己定义的人生最高境界--"财务自由",于是他已开始一心一意的做他最喜欢的事情--投资。由于深感"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于是,罗伯特发明了一种教育玩具--《现金流》纸板游戏,教人们去玩那些以前只有富人们懂得的金钱游戏规则,以培养人们的财商,因此被誉为“百万富翁的教父”、“金钱教练”。
罗伯特·T·清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1999年4月在美国出版发行。该书在美国一上市,仅仅半年时间就创下了销售100万册的纪录。2000年2月,该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上百种图书销量中高踞榜首。
2000年3月,《富爸爸,穷爸爸》韩语版面市韩国,并在2个月内销量达到25万册。2000年6月,《富爸爸,穷爸爸》靠岸澳洲,大小书店一时为紫色所覆盖。目前,该书英文版销量已超过2百万册。
《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丛书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位于首位。
罗伯特还十分爱好和热衷于教育。1985年他离开了商界,与别人共同创建了一家国际教育公司,这家公司在七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向成千上万的学生教授商业和投资课程。他长年主持的财务和投资教育理论的课程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在全美播放。以传播他的教育理论。
虽然罗伯特经营的是房地产和小型公司,但他真正爱好和热衷的却是教育。他曾和沃格·曼了诺、Zig Zglar和安东尼·罗宾等人一道同台演讲。罗伯特·T·清崎要传递的信息是清楚的。“为你的财务负起责任或一生只听从别人的命令,你要么是金钱的主人,要么是金钱的奴隶。”罗伯特举办过长到一周短到一小时的辅导班,教给人们有关富裕的秘密,虽然他的主题是通过投资来获得低风险的高回报,以及教会孩子们致富、教人们创立公司并将其出售,但他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你的天赋正等待被开发出来,请唤醒你的理财天赋。辅导班大部分参加者会高兴地离开,也有的很恼火,但每个参加过的人都深深地被打动了。
罗伯特认为:"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让金钱为自己工作。……如果你象一个穷人那样思考问题,那么无论你赚多少钱,你仍旧会把钱全部花光而一无所有。" "很多时候金钱就是力量,同时金钱也是一种观念。"
当今世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罗伯特从事的财商教育事业推崇倍至。
世界著名的演讲家、作家安东尼·罗宾斯这样评价罗伯特的工作:"罗伯特.T.清崎所作的教育是有巨大影响力的、深刻的。其实他正在做一件改变人生道路的工作,我对他的努力非常敬佩。"
Tuesday, 1 November 2011
癌症不是病 -- 它是一种身体的求生机制
終止奮戰!你需要看待癌症的另類觀點!
如何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從「癌症受害者」轉變成「健康創造者」?
治療癌症不必以毀滅細胞為代價,而是要移除癌症過度成長的原因!
癌症不是對你身體的攻擊,相反的,這個「致命的疾病」是身體為了拯救你的生命,所做出最後的、孤注一擲的努力。除非我們改變我們對癌症本質的觀念,否則它將會持續地威脅我們的生命。
如果癌症是身體企圖自我毀滅的結果,那麼為何身體允許它存在?
比起竭盡精力去對抗癌症,身體是否能以自然驅力自我修復?
主要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有癌症,而是你如何看待癌症!
你必須知道:
◆短期的發燒、流鼻水、咳嗽、上吐、下瀉和大部份的疼痛,都是身體的自然排除廢棄物、排毒的行為,不應用藥物強行阻止。
◆癌症不是病,那是一種像是感冒的生理反應,是我們天生的基因內就存在的自然機制。
◆癌細胞因基因的命令誕生和死亡,目的是收集、消化廢棄物、毒物,當清理完畢時,基因會向癌細胞發出死亡命令,這時,免疫系統才會開始攻擊收到死亡命令的癌細胞。
◆癌症不是造成大部份死亡的原因,癌症患者死亡,大部份是因不當的癌症醫療、身體內的毒素太多、和身體太虛弱造成的。
◆不當的生活型態、虐待自己的身心靈,才會形成癌細胞。
◆持續的壓力與壓抑、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導致消化功能失常,促成癌細胞生長。
◆把癌症當成疾病來治療,而不移除癌症的成因,只會製造出更多副作用。
◆藉由把有毒廢棄物從消化道、結締組織、血液和淋巴管中排除,就能停止癌細胞生長。
◆配合畫夜節奏,每天八至九小時完全處在黑暗中的睡眠,能讓荷爾蒙分泌正常、細胞充滿健康活力。
◆陽光是多種癌症及慢性病最佳的自然療方,一週至少三次、一次至少十五分鐘接觸陽光。
◆永遠記住,癌細胞仍是你體內的細胞。以更多的愛及熱情,謝謝癌細胞為了你的生存而努力。一旦癌細胞感受到被接納,它就能回復成健康、正常的細胞。
癌症不會讓人生病,是人的生病引發了癌症!
針對傳統癌症醫療的統計資料,其中傳統癌症醫療:包含化療、放射線治療和開刀,治癌成功的意思:5年內不再複發。
根據統計資料:
1. 傳統癌症醫療中的化療,對所有癌症的總平均成功率,只有2.x%,其中乳癌、結腸癌為0%。
2. 乳癌患者不接受化療的平均存活時間是接受化療者的四倍。
3. 傳統癌症醫療的治癌成功率,加總只有7%。
4. 傳統癌症醫療的致死率超過癌症本身。
5. 經醫院確定罹癌後,不接受任何癌症醫療(5年後)的存活率超過接受癌症醫療的患者。
癌細胞就像是一群水肥工人,他們每天蒐集水肥,最後將水肥車放在某個地方,
他們也在那裡休息,雖然他們的身體又髒又臭,但這不是他們的錯!
是這個都市變得又髒又亂,所以需要他們來清理!癌症也是如此。
問題並不在於癌細胞本身,如果沒有都市的髒亂,這些身體的毒素,
就不會有水肥工人,清潔人員,他們來吸取這些毒素,放進水肥車,
形成腫瘤裡面的垃圾,最後他們用盡方法慢慢地消化這些毒素。
所以他們是整個都市能夠繼續運作的大功臣。
病患應該趕快改變身體的生活起居的種種習慣:
晚上早點休息,潔淨飲食,平常靜坐,放輕鬆,
不要對人嗔怒,慢慢接觸大自然,想些快樂的事情,這樣才是養生之道。
英國曾經有人被西醫宣告回家吃自己,數日子等死,
剛好他的另外一半也是頑固的慢性病,兩個人異想天開,
把若干家產處理以後,便快樂地環遊世界了。
結果過了一年,因為一直還不死,這樣令當事者也很困擾,
只好再去檢查。 結果是腫瘤已經消失了。因為他旅遊的心情太好了!
如何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從「癌症受害者」轉變成「健康創造者」?
治療癌症不必以毀滅細胞為代價,而是要移除癌症過度成長的原因!
癌症不是對你身體的攻擊,相反的,這個「致命的疾病」是身體為了拯救你的生命,所做出最後的、孤注一擲的努力。除非我們改變我們對癌症本質的觀念,否則它將會持續地威脅我們的生命。
如果癌症是身體企圖自我毀滅的結果,那麼為何身體允許它存在?
比起竭盡精力去對抗癌症,身體是否能以自然驅力自我修復?
主要問題不在於你是否有癌症,而是你如何看待癌症!
你必須知道:
◆短期的發燒、流鼻水、咳嗽、上吐、下瀉和大部份的疼痛,都是身體的自然排除廢棄物、排毒的行為,不應用藥物強行阻止。
◆癌症不是病,那是一種像是感冒的生理反應,是我們天生的基因內就存在的自然機制。
◆癌細胞因基因的命令誕生和死亡,目的是收集、消化廢棄物、毒物,當清理完畢時,基因會向癌細胞發出死亡命令,這時,免疫系統才會開始攻擊收到死亡命令的癌細胞。
◆癌症不是造成大部份死亡的原因,癌症患者死亡,大部份是因不當的癌症醫療、身體內的毒素太多、和身體太虛弱造成的。
◆不當的生活型態、虐待自己的身心靈,才會形成癌細胞。
◆持續的壓力與壓抑、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導致消化功能失常,促成癌細胞生長。
◆把癌症當成疾病來治療,而不移除癌症的成因,只會製造出更多副作用。
◆藉由把有毒廢棄物從消化道、結締組織、血液和淋巴管中排除,就能停止癌細胞生長。
◆配合畫夜節奏,每天八至九小時完全處在黑暗中的睡眠,能讓荷爾蒙分泌正常、細胞充滿健康活力。
◆陽光是多種癌症及慢性病最佳的自然療方,一週至少三次、一次至少十五分鐘接觸陽光。
◆永遠記住,癌細胞仍是你體內的細胞。以更多的愛及熱情,謝謝癌細胞為了你的生存而努力。一旦癌細胞感受到被接納,它就能回復成健康、正常的細胞。
癌症不會讓人生病,是人的生病引發了癌症!
針對傳統癌症醫療的統計資料,其中傳統癌症醫療:包含化療、放射線治療和開刀,治癌成功的意思:5年內不再複發。
根據統計資料:
1. 傳統癌症醫療中的化療,對所有癌症的總平均成功率,只有2.x%,其中乳癌、結腸癌為0%。
2. 乳癌患者不接受化療的平均存活時間是接受化療者的四倍。
3. 傳統癌症醫療的治癌成功率,加總只有7%。
4. 傳統癌症醫療的致死率超過癌症本身。
5. 經醫院確定罹癌後,不接受任何癌症醫療(5年後)的存活率超過接受癌症醫療的患者。
癌細胞就像是一群水肥工人,他們每天蒐集水肥,最後將水肥車放在某個地方,
他們也在那裡休息,雖然他們的身體又髒又臭,但這不是他們的錯!
是這個都市變得又髒又亂,所以需要他們來清理!癌症也是如此。
問題並不在於癌細胞本身,如果沒有都市的髒亂,這些身體的毒素,
就不會有水肥工人,清潔人員,他們來吸取這些毒素,放進水肥車,
形成腫瘤裡面的垃圾,最後他們用盡方法慢慢地消化這些毒素。
所以他們是整個都市能夠繼續運作的大功臣。
病患應該趕快改變身體的生活起居的種種習慣:
晚上早點休息,潔淨飲食,平常靜坐,放輕鬆,
不要對人嗔怒,慢慢接觸大自然,想些快樂的事情,這樣才是養生之道。
英國曾經有人被西醫宣告回家吃自己,數日子等死,
剛好他的另外一半也是頑固的慢性病,兩個人異想天開,
把若干家產處理以後,便快樂地環遊世界了。
結果過了一年,因為一直還不死,這樣令當事者也很困擾,
只好再去檢查。 結果是腫瘤已經消失了。因為他旅遊的心情太好了!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成功的關鍵,就在人格的養成
人生,永遠不要害怕更大的期待!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父親
首度分享教養秘訣和傳家智慧!
爸爸,下次有人問你,你是不是真的比爾.蓋茲時,我希望你回答:「是。」我希望你告訴他們,你是另一個比爾.蓋茲一直努力想成為的人。──【微軟創辦人.蟬連14次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老蓋茲的智慧一如他兒子的才華。我從他們兩人身上學到很多,也相信每個人都能從老蓋茲在本書分享的洞察中獲益良多。─【股神】巴菲特
許多人總是這樣問老蓋茲:
你到底是怎麼教出比爾.蓋茲的?你有什麼秘訣?
●絕對不要貶低你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堅固的傳統,那是你的孩子永遠的依靠。
●不要小看各種運動或遊戲,它可以培養孩子冒險進取的精神,讓他學習如何追求成功,以及面對失敗。
●孩子需要更大的自由來回應生命的種種需求,千萬不要限制孩子的夢想!
●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我們所送出的禮物,有一天會回到我們的世界!
「比爾.蓋茲」家喻戶曉,他一手創造了微軟傳奇,蟬連十四次世界首富的寶座,同時也是世界上捐款最多的慈善家。當眾人驚訝於他的輝煌成就時,比爾.蓋茲最想感謝的人卻是另一個「比爾.蓋茲」──與他同名的父親、他的人格啟蒙者,也是他最敬重的偶像。
為什麼老蓋茲能教出這麼出類拔萃的孩子?因為他營造的家庭氣氛、他信奉的人生哲學、他待人處事的方式,這一點一滴的身教成為最有滲透力的教養!聰明的父母要帶給孩子的不是成功的途徑,而是成功的品格;聰明的父母要告訴孩子的不是「應該要做什麼」,而是給他更多的機會去發現「自己想要做什麼」。而這些,正是老蓋茲在這本書中要與你分享的最大秘訣!
推薦序1
Download幸福驅動程式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
如所周知的,電腦有軟、硬體之分,硬體容量、系統穩定度等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相容且適當的軟體來加以驅動,也無法發揮為我們所用、為人類社會創造更美好生活的目的。當然,如果電腦能更進一步再加上網際網路的串聯,乃至雲端運算技術的加持,那麼,內攻外應、功效相乘的結果,科技資訊所能激發出的創意,也就更不可限量。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這本書,不妨也可以從同樣的角度來作解讀。蓋茲老爸、老媽把比爾.蓋茲生得帥氣挺拔,固不待言,但更重要的是,究竟蓋茲的父母是「灌入」什麼樣的軟體,才將比爾.蓋茲驅動得對人類社會能有如此重大的貢獻呢?事實上,比爾.蓋茲是在經歷了蓋茲老媽十月懷胎,再經過「家庭」這個重要中介的養成之後,才有今天的模樣。蓋茲家就是孕育比爾.蓋茲的第二個懷抱。
現在蓋茲老爸把驅動比爾.蓋茲的程式大方公開。透過書中一個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實在值得我們反覆咀嚼體會,關鍵密碼盡在其中!
事實上,蓋茲老爸同意出版本書,願意開放程式碼,分享教養經驗,就是再一次的完整家教示範。
他說「我發現我的經驗可能對別人有用,或至少有別的家庭會對我的經驗感興趣。這麼多年來,作為一個父親、律師、社會運動者、公民,我學到一個課程,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傳遞出去。這個課程就是:我們是命運共同體,而我們需要彼此。」是的,「我們是命運共同體,而我們需要彼此。」正是驅動比爾.蓋茲能有今天成就的核心觀念。
而這也正與長文所持續呼籲的「幸福,是總體的概念」若合符節。
黎巴嫩文豪紀伯倫曾說:「如果沒有愛你的心和你愛的心,那你不過是一粒飄蕩的塵埃。」換言之,縱使讓你家財萬貫、闔家安樂,但是當你看到你自家門口有乞討的小孩的時候,你不會快樂。人要被很多人愛,也要能愛很多人,世界才會更美好。
幸福是總體概念,自己一個人幸福,其他人不幸福,事實上是沒辦法成就自己的幸福。不要忽視個別的力量,要視總體幸福為己任。《禮記》〈禮運大同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你我心中真正總體幸福的實踐。
此外,皇冠文化的出版貢獻,也值得關注。這就像網際網路或是雲端技術一樣,透過出版行銷與讀者家家戶戶的閱讀實踐,將你家、我家與蓋茲家,緊密地連結起來,形成一個無遠弗屆的幸福迴圈,讓世界可以更盡善美好。
Download幸福驅動程式,還等什麼?現在就按「下載」、「確定」,並立刻「執行」吧!
推薦序2
蓋茲家的善行N次方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
擁有「是比爾.蓋茲爸爸」之頭銜,這本書的作者,「老」比爾蓋茲,大可以談談自己如何教子養兒的秘訣,也可以爆一兩件「小」比爾蓋茲的怪癖,以滿足全世界的網友對這位微軟創造者的好奇。但這本書一點都沒有刻意去標榜小蓋茲的豐功偉業,也沒有提供一些如何「育兒成大材」的教戰手冊,甚至也沒有留下任何足以留傳後世的傲人「家訓」!但是從頭到尾這本書所敘述的個人和團體公益活動的事蹟,一再的讓我感動,也一再的讓我體會到,參與善行其實是很自然的社會活動。
老蓋茲本著法律人的冷靜,娓娓說出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智慧,要心胸寬大,要學習如何失敗,要尊重別人對你的信任,要找到工作的意義,要高瞻遠矚,要創造你希望看到的改變,要永不停止的學習,而且從一出生就必須如此!
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一些格言,但老蓋茲不是空談,而是看到家裡的親友如何和社會需求互動,他們不約而同都成為善行的志工。其實蓋茲的家教,就是用關懷別人的行為,把每一個人都串連起來!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感受到這一家人,以基督教的精神,自然而然的就會去幫助每一個需要被幫助的人,而且在有較充足的經濟條件時,又很自發性的把關懷行為散佈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我實在很認同他書裡引用的一句話,「一個偉大的老師不是他教了什麼科目,而是他設下典範,他留下了身教!」做為一位在教育的崗位上奮鬥了四十年的老師,我不停的回想這句話,希望自己也能留下身影,讓後來的學子,在我走過的路上,跑得更為穩健!
推薦序3
教出既成功又快樂的孩子
【建國中學校長】蔡炳坤
未久之前,參加了一本名為《教出快樂的孩子》的新書發表會,名製作人王偉忠先生說了一句頗耐人尋味的話:在台灣社會裡,要教出「成功」的孩子或許比較容易,要教出「快樂」的孩子實屬不易。
是的,成功與快樂這兩個概念,的確可以組合出以下四個象限:成功且快樂、成功但不快樂、不成功但快樂、不成功且不快樂。讓孩子既能快樂學習又能夠獲得成功,確實是所有為人父母、為人師者最大的期待。從這樣的角度看來,老蓋茲顯然教出了既成功又快樂的孩子比爾.蓋茲。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一書,道出了老蓋茲一生為人處世的態度、原則,以及一路走來身為律師、丈夫、父親與慈善家的心路歷程,就某種程度而言,其實也算是他一生的傳記,誠如他在書的開頭所說:本書獻給我一生中所遇見的世界級的參與者,他們一直是我的激勵者,使我向前行。另一方面,當然也就很自然地呈現出他教導子女的秘訣,說到秘訣,當有人問道:「你怎樣教養出像比爾.蓋茲這樣的孩子來的?你的秘密是什麼?」老蓋茲總是對著自己說:「這是個秘密沒錯,因為我自己也不曉得!」在我看來,那是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須太多的言語,身教自在不言中。
然而,要如何教出既成功又快樂的孩子呢?這還是大家都想一睹究竟的真相,畢竟比爾.蓋茲的成長與學習讓大家深感興趣,總希望「有為者亦若是」。老蓋茲在書中透露了邁向成功的必修課:積極投入,就能享受面面俱到的成功人生;讓心胸更開闊,創造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如果要成就任何有意義的事,只有辛苦地工作;你帶給家人的與你的家人帶給你的,遠比你想像的多更多;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
讀來鏗鏘有力、深富哲理,真是一語中的,令人印象深刻,我以五句箴言加以歸納整理,那就是:用心良苦、積極投入;眼界放寬、高瞻遠矚;態度堅定、無畏挑戰;胸襟廣闊、熱情分享;夢想成真、止於至善。
在老蓋茲所分享的人生智慧中,最令我佩服的是「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世界首富比爾.蓋茲一直以來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他不只財富第一,捐獻也是第一,他捐出了大部分的財富去幫助開發中國家,以及需要特別關懷的弱勢族群。這樣的付出得到了世人極高的肯定與讚賞,也同時讓他在各種評比中都名列全球最有影響力、最有貢獻的人士之一,確是名實相副、實至名歸。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這本書,真是教養子女的最佳典範,足以讓普天下為人父母者從中汲取教養之方:和孩子一起成長與學習、與孩子共同面對挑戰、做孩子一生的榜樣。這本書也是教導學生的經典教材,足以讓全世界為人師者從中獲得育才之道:亦師亦友教學相長、以學生之創意為師、以全人類之幸福為念。忝為教育工作者,深受感動之餘,樂予以推薦並為序言,以與眾多讀者們分享。
譯序
用心,做孩子的典範!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
我因時間有限,許多喜愛的書都不能去翻譯,只能集中精神去翻譯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新書,所以常常有遺珠之憾。這次皇冠寄書給我時,說實在話,打開一看,是比爾.蓋茲的爸爸寫的,心中第一個念頭是:又是官大學問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功的人一家子都是天才的那種書。但是畢竟接受過一點科學訓練,知道沒有證據的意見是偏見,所以在退回之前還是先拿起來看一下。想不到,一看就覺得這本書非常好、值得翻譯,因為作者言語樸實中肯、觀念正確、態度積極,是世界公民的好榜樣。我很贊同他的許多觀點,更欣賞他的幽默,例如有一次他去微軟員工年會演講,底下人看他是個老頭,都不安靜地聽,於是他說:「沒有我,你們今天都不會在這裡。」底下哄堂大笑,就全神貫注聽他講了。作者以誠實來面對所有的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因喜歡這個人而忘記他是比爾.蓋茲這個世界首富的父親,相信讀者看完會跟我有同感。
當記者問他,他是怎麼教的,教出像比爾.蓋茲這樣優秀的三個孩子時,他想了一下,很誠實地說:「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盡量參與他們的生活,以身作則給他們看而已。」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教養孩子無他,身教而已。做父母的最需要的就是「參與」,參與孩子的大小活動,因為只有參與才會有了解,有了解,溝通才會順暢。
兒童發展研究發現所謂的青春風暴期,除了青少年體內荷爾蒙大量湧出的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溝通管道的不暢通。這個年齡的孩子常覺得父母不關心他,或關心太多、或關心的方式不是他要的,反正怎麼做都不對,常令父母抓狂。但是如果平常有參與孩子生活,只要孩子情緒一有不對勁,立刻化解,就不會累積起來變成滾雪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作者說,他雖然做律師,業務很忙,還是盡量抽空參加孩子學校活動及球賽。孩子打球時,一上場,眼睛一定往觀眾席上掃描,就是希望看到父母有來觀賽。在那個時期的孩子非常在意父母對他的看法,希望父母以他為榮。最近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孩子說謊的頭號原因是不想讓父母對他失望,這份報告出來很令父母震驚,叛逆的孩子其實心中還是希望取悅父母,只是能力或經驗不足,弄巧成拙,馬屁拍到馬腿上而已。父母從來沒有想到孩子做出令他生氣的壞事,原來背後的原因是希望討好他。看到台灣現在這麼多不快樂的孩子,我加緊翻譯,希望給父母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孩子。
作者說他從小就是童子軍,參與很多社會公義活動,長大後,他與太太都是社會上慈善活動很活躍的人,他的身教影響了比爾.蓋茲,使他後來把錢捐出來成立基金會,幫助非洲的兒童。
他在書中一再強調把握機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許多父母都有這個經驗:孩子十二歲,六月份,未畢業前是小學生,你要牽他的手過馬路,他會讓你牽,但是到了九月份一開學變成國中生之後,他就不肯讓你牽,叫你不要這樣肉麻,等到上了高中就變成你走前面,他走你後面,假裝不認得你了。我看到這位父親這樣花心思教育孩子,很是感動,覺得應該盡快把它翻譯出來,讓很多父母了解孩子的童年是一縱即逝,要把握住教導他的機會,至少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教給他。時光是一去不回頭,失去了親子共處的機會會變成終身的遺憾。養孩子的樂趣就在每天看著孩子成長、成材,你如果不花時間跟他在一起,又何必生他呢?做父母的最不應該就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沒錯,現代人很忙,常常忙到連飯都來不及吃,但是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什麼都全有,自己要做選擇,應該早早把優先順序排出來,選重要的做。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投資,金錢財富可以再賺,只有教養孩子的機會失去了不會再有,作者的智慧是值得天下父母借鏡的。
比爾.蓋茲成功後,很多人恭維他,說他的兒子是天才,這位父親自己說,孩子是不笨,但是跟他一樣聰明的孩子多得是,他孩子比人強的地方在於他有熱情,能鍥而不捨去追求夢想,成功不是僅靠聰明,智慧和熱情兩者不可缺一。我認為他這個做父親的也有智慧,懂得放手,想想中國的父母親大概很少能像他一樣,孩子哈佛唸到二年級肯讓他輟學去追夢。
英文有句諺語:「沒有什麼叫天才,放對了niche(位置),讓孩子能力發展出來就是天才。」只是很多父母不知孩子的能力在哪裡。其實,只要是自己帶的孩子,稍加注意,一定會知道他的長處在哪裡,就像作者說的,他帶三個孩子去迪士尼樂園玩,出發前,他給每個孩子二十元美金的零用錢,回來時,他馬上知道他的大女兒是走會計師的路,因為她拿了一個小本子記帳,路上花的每一分錢都登記下來,回到家,她把本子上登記的帳跟她皮包中的零錢一比對,一分都不少,他就立刻知道這孩子以後應該做會計師了。所以只要是自己帶的孩子,父母一定知道孩子的天分和興趣,因為他們在生活上會不知不覺把他們的喜好流露出來,父母稍加留意就看到了。看到現在有孩子懷孕足月到學校生了嬰兒,父母都不知道,心中實在覺得很難過。
教養孩子無他,用心而已,用心教他、帶他、陪他,他自然會以最好的成就回報你。這本書,作者從他自己小時候觀察他的父親如何參與鎮上的公共事務,到他如何把這個參與的公民責任再傳到他小孩身上,是一本很好的回憶錄。成功沒有偶然,它絕對是智慧、熱情與毅力的成果。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父親
首度分享教養秘訣和傳家智慧!
爸爸,下次有人問你,你是不是真的比爾.蓋茲時,我希望你回答:「是。」我希望你告訴他們,你是另一個比爾.蓋茲一直努力想成為的人。──【微軟創辦人.蟬連14次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老蓋茲的智慧一如他兒子的才華。我從他們兩人身上學到很多,也相信每個人都能從老蓋茲在本書分享的洞察中獲益良多。─【股神】巴菲特
許多人總是這樣問老蓋茲:
你到底是怎麼教出比爾.蓋茲的?你有什麼秘訣?
●絕對不要貶低你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堅固的傳統,那是你的孩子永遠的依靠。
●不要小看各種運動或遊戲,它可以培養孩子冒險進取的精神,讓他學習如何追求成功,以及面對失敗。
●孩子需要更大的自由來回應生命的種種需求,千萬不要限制孩子的夢想!
●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我們所送出的禮物,有一天會回到我們的世界!
「比爾.蓋茲」家喻戶曉,他一手創造了微軟傳奇,蟬連十四次世界首富的寶座,同時也是世界上捐款最多的慈善家。當眾人驚訝於他的輝煌成就時,比爾.蓋茲最想感謝的人卻是另一個「比爾.蓋茲」──與他同名的父親、他的人格啟蒙者,也是他最敬重的偶像。
為什麼老蓋茲能教出這麼出類拔萃的孩子?因為他營造的家庭氣氛、他信奉的人生哲學、他待人處事的方式,這一點一滴的身教成為最有滲透力的教養!聰明的父母要帶給孩子的不是成功的途徑,而是成功的品格;聰明的父母要告訴孩子的不是「應該要做什麼」,而是給他更多的機會去發現「自己想要做什麼」。而這些,正是老蓋茲在這本書中要與你分享的最大秘訣!
推薦序1
Download幸福驅動程式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
如所周知的,電腦有軟、硬體之分,硬體容量、系統穩定度等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相容且適當的軟體來加以驅動,也無法發揮為我們所用、為人類社會創造更美好生活的目的。當然,如果電腦能更進一步再加上網際網路的串聯,乃至雲端運算技術的加持,那麼,內攻外應、功效相乘的結果,科技資訊所能激發出的創意,也就更不可限量。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這本書,不妨也可以從同樣的角度來作解讀。蓋茲老爸、老媽把比爾.蓋茲生得帥氣挺拔,固不待言,但更重要的是,究竟蓋茲的父母是「灌入」什麼樣的軟體,才將比爾.蓋茲驅動得對人類社會能有如此重大的貢獻呢?事實上,比爾.蓋茲是在經歷了蓋茲老媽十月懷胎,再經過「家庭」這個重要中介的養成之後,才有今天的模樣。蓋茲家就是孕育比爾.蓋茲的第二個懷抱。
現在蓋茲老爸把驅動比爾.蓋茲的程式大方公開。透過書中一個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實在值得我們反覆咀嚼體會,關鍵密碼盡在其中!
事實上,蓋茲老爸同意出版本書,願意開放程式碼,分享教養經驗,就是再一次的完整家教示範。
他說「我發現我的經驗可能對別人有用,或至少有別的家庭會對我的經驗感興趣。這麼多年來,作為一個父親、律師、社會運動者、公民,我學到一個課程,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傳遞出去。這個課程就是:我們是命運共同體,而我們需要彼此。」是的,「我們是命運共同體,而我們需要彼此。」正是驅動比爾.蓋茲能有今天成就的核心觀念。
而這也正與長文所持續呼籲的「幸福,是總體的概念」若合符節。
黎巴嫩文豪紀伯倫曾說:「如果沒有愛你的心和你愛的心,那你不過是一粒飄蕩的塵埃。」換言之,縱使讓你家財萬貫、闔家安樂,但是當你看到你自家門口有乞討的小孩的時候,你不會快樂。人要被很多人愛,也要能愛很多人,世界才會更美好。
幸福是總體概念,自己一個人幸福,其他人不幸福,事實上是沒辦法成就自己的幸福。不要忽視個別的力量,要視總體幸福為己任。《禮記》〈禮運大同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你我心中真正總體幸福的實踐。
此外,皇冠文化的出版貢獻,也值得關注。這就像網際網路或是雲端技術一樣,透過出版行銷與讀者家家戶戶的閱讀實踐,將你家、我家與蓋茲家,緊密地連結起來,形成一個無遠弗屆的幸福迴圈,讓世界可以更盡善美好。
Download幸福驅動程式,還等什麼?現在就按「下載」、「確定」,並立刻「執行」吧!
推薦序2
蓋茲家的善行N次方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
擁有「是比爾.蓋茲爸爸」之頭銜,這本書的作者,「老」比爾蓋茲,大可以談談自己如何教子養兒的秘訣,也可以爆一兩件「小」比爾蓋茲的怪癖,以滿足全世界的網友對這位微軟創造者的好奇。但這本書一點都沒有刻意去標榜小蓋茲的豐功偉業,也沒有提供一些如何「育兒成大材」的教戰手冊,甚至也沒有留下任何足以留傳後世的傲人「家訓」!但是從頭到尾這本書所敘述的個人和團體公益活動的事蹟,一再的讓我感動,也一再的讓我體會到,參與善行其實是很自然的社會活動。
老蓋茲本著法律人的冷靜,娓娓說出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智慧,要心胸寬大,要學習如何失敗,要尊重別人對你的信任,要找到工作的意義,要高瞻遠矚,要創造你希望看到的改變,要永不停止的學習,而且從一出生就必須如此!
這些都是我們熟知的一些格言,但老蓋茲不是空談,而是看到家裡的親友如何和社會需求互動,他們不約而同都成為善行的志工。其實蓋茲的家教,就是用關懷別人的行為,把每一個人都串連起來!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感受到這一家人,以基督教的精神,自然而然的就會去幫助每一個需要被幫助的人,而且在有較充足的經濟條件時,又很自發性的把關懷行為散佈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我實在很認同他書裡引用的一句話,「一個偉大的老師不是他教了什麼科目,而是他設下典範,他留下了身教!」做為一位在教育的崗位上奮鬥了四十年的老師,我不停的回想這句話,希望自己也能留下身影,讓後來的學子,在我走過的路上,跑得更為穩健!
推薦序3
教出既成功又快樂的孩子
【建國中學校長】蔡炳坤
未久之前,參加了一本名為《教出快樂的孩子》的新書發表會,名製作人王偉忠先生說了一句頗耐人尋味的話:在台灣社會裡,要教出「成功」的孩子或許比較容易,要教出「快樂」的孩子實屬不易。
是的,成功與快樂這兩個概念,的確可以組合出以下四個象限:成功且快樂、成功但不快樂、不成功但快樂、不成功且不快樂。讓孩子既能快樂學習又能夠獲得成功,確實是所有為人父母、為人師者最大的期待。從這樣的角度看來,老蓋茲顯然教出了既成功又快樂的孩子比爾.蓋茲。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一書,道出了老蓋茲一生為人處世的態度、原則,以及一路走來身為律師、丈夫、父親與慈善家的心路歷程,就某種程度而言,其實也算是他一生的傳記,誠如他在書的開頭所說:本書獻給我一生中所遇見的世界級的參與者,他們一直是我的激勵者,使我向前行。另一方面,當然也就很自然地呈現出他教導子女的秘訣,說到秘訣,當有人問道:「你怎樣教養出像比爾.蓋茲這樣的孩子來的?你的秘密是什麼?」老蓋茲總是對著自己說:「這是個秘密沒錯,因為我自己也不曉得!」在我看來,那是因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須太多的言語,身教自在不言中。
然而,要如何教出既成功又快樂的孩子呢?這還是大家都想一睹究竟的真相,畢竟比爾.蓋茲的成長與學習讓大家深感興趣,總希望「有為者亦若是」。老蓋茲在書中透露了邁向成功的必修課:積極投入,就能享受面面俱到的成功人生;讓心胸更開闊,創造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如果要成就任何有意義的事,只有辛苦地工作;你帶給家人的與你的家人帶給你的,遠比你想像的多更多;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
讀來鏗鏘有力、深富哲理,真是一語中的,令人印象深刻,我以五句箴言加以歸納整理,那就是:用心良苦、積極投入;眼界放寬、高瞻遠矚;態度堅定、無畏挑戰;胸襟廣闊、熱情分享;夢想成真、止於至善。
在老蓋茲所分享的人生智慧中,最令我佩服的是「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世界首富比爾.蓋茲一直以來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他不只財富第一,捐獻也是第一,他捐出了大部分的財富去幫助開發中國家,以及需要特別關懷的弱勢族群。這樣的付出得到了世人極高的肯定與讚賞,也同時讓他在各種評比中都名列全球最有影響力、最有貢獻的人士之一,確是名實相副、實至名歸。
《比爾.蓋茲是這樣教出來的》這本書,真是教養子女的最佳典範,足以讓普天下為人父母者從中汲取教養之方:和孩子一起成長與學習、與孩子共同面對挑戰、做孩子一生的榜樣。這本書也是教導學生的經典教材,足以讓全世界為人師者從中獲得育才之道:亦師亦友教學相長、以學生之創意為師、以全人類之幸福為念。忝為教育工作者,深受感動之餘,樂予以推薦並為序言,以與眾多讀者們分享。
譯序
用心,做孩子的典範!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
我因時間有限,許多喜愛的書都不能去翻譯,只能集中精神去翻譯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新書,所以常常有遺珠之憾。這次皇冠寄書給我時,說實在話,打開一看,是比爾.蓋茲的爸爸寫的,心中第一個念頭是:又是官大學問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功的人一家子都是天才的那種書。但是畢竟接受過一點科學訓練,知道沒有證據的意見是偏見,所以在退回之前還是先拿起來看一下。想不到,一看就覺得這本書非常好、值得翻譯,因為作者言語樸實中肯、觀念正確、態度積極,是世界公民的好榜樣。我很贊同他的許多觀點,更欣賞他的幽默,例如有一次他去微軟員工年會演講,底下人看他是個老頭,都不安靜地聽,於是他說:「沒有我,你們今天都不會在這裡。」底下哄堂大笑,就全神貫注聽他講了。作者以誠實來面對所有的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因喜歡這個人而忘記他是比爾.蓋茲這個世界首富的父親,相信讀者看完會跟我有同感。
當記者問他,他是怎麼教的,教出像比爾.蓋茲這樣優秀的三個孩子時,他想了一下,很誠實地說:「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盡量參與他們的生活,以身作則給他們看而已。」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教養孩子無他,身教而已。做父母的最需要的就是「參與」,參與孩子的大小活動,因為只有參與才會有了解,有了解,溝通才會順暢。
兒童發展研究發現所謂的青春風暴期,除了青少年體內荷爾蒙大量湧出的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溝通管道的不暢通。這個年齡的孩子常覺得父母不關心他,或關心太多、或關心的方式不是他要的,反正怎麼做都不對,常令父母抓狂。但是如果平常有參與孩子生活,只要孩子情緒一有不對勁,立刻化解,就不會累積起來變成滾雪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作者說,他雖然做律師,業務很忙,還是盡量抽空參加孩子學校活動及球賽。孩子打球時,一上場,眼睛一定往觀眾席上掃描,就是希望看到父母有來觀賽。在那個時期的孩子非常在意父母對他的看法,希望父母以他為榮。最近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孩子說謊的頭號原因是不想讓父母對他失望,這份報告出來很令父母震驚,叛逆的孩子其實心中還是希望取悅父母,只是能力或經驗不足,弄巧成拙,馬屁拍到馬腿上而已。父母從來沒有想到孩子做出令他生氣的壞事,原來背後的原因是希望討好他。看到台灣現在這麼多不快樂的孩子,我加緊翻譯,希望給父母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孩子。
作者說他從小就是童子軍,參與很多社會公義活動,長大後,他與太太都是社會上慈善活動很活躍的人,他的身教影響了比爾.蓋茲,使他後來把錢捐出來成立基金會,幫助非洲的兒童。
他在書中一再強調把握機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許多父母都有這個經驗:孩子十二歲,六月份,未畢業前是小學生,你要牽他的手過馬路,他會讓你牽,但是到了九月份一開學變成國中生之後,他就不肯讓你牽,叫你不要這樣肉麻,等到上了高中就變成你走前面,他走你後面,假裝不認得你了。我看到這位父親這樣花心思教育孩子,很是感動,覺得應該盡快把它翻譯出來,讓很多父母了解孩子的童年是一縱即逝,要把握住教導他的機會,至少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教給他。時光是一去不回頭,失去了親子共處的機會會變成終身的遺憾。養孩子的樂趣就在每天看著孩子成長、成材,你如果不花時間跟他在一起,又何必生他呢?做父母的最不應該就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沒錯,現代人很忙,常常忙到連飯都來不及吃,但是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什麼都全有,自己要做選擇,應該早早把優先順序排出來,選重要的做。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投資,金錢財富可以再賺,只有教養孩子的機會失去了不會再有,作者的智慧是值得天下父母借鏡的。
比爾.蓋茲成功後,很多人恭維他,說他的兒子是天才,這位父親自己說,孩子是不笨,但是跟他一樣聰明的孩子多得是,他孩子比人強的地方在於他有熱情,能鍥而不捨去追求夢想,成功不是僅靠聰明,智慧和熱情兩者不可缺一。我認為他這個做父親的也有智慧,懂得放手,想想中國的父母親大概很少能像他一樣,孩子哈佛唸到二年級肯讓他輟學去追夢。
英文有句諺語:「沒有什麼叫天才,放對了niche(位置),讓孩子能力發展出來就是天才。」只是很多父母不知孩子的能力在哪裡。其實,只要是自己帶的孩子,稍加注意,一定會知道他的長處在哪裡,就像作者說的,他帶三個孩子去迪士尼樂園玩,出發前,他給每個孩子二十元美金的零用錢,回來時,他馬上知道他的大女兒是走會計師的路,因為她拿了一個小本子記帳,路上花的每一分錢都登記下來,回到家,她把本子上登記的帳跟她皮包中的零錢一比對,一分都不少,他就立刻知道這孩子以後應該做會計師了。所以只要是自己帶的孩子,父母一定知道孩子的天分和興趣,因為他們在生活上會不知不覺把他們的喜好流露出來,父母稍加留意就看到了。看到現在有孩子懷孕足月到學校生了嬰兒,父母都不知道,心中實在覺得很難過。
教養孩子無他,用心而已,用心教他、帶他、陪他,他自然會以最好的成就回報你。這本書,作者從他自己小時候觀察他的父親如何參與鎮上的公共事務,到他如何把這個參與的公民責任再傳到他小孩身上,是一本很好的回憶錄。成功沒有偶然,它絕對是智慧、熱情與毅力的成果。
Monday, 31 October 2011
The Secret - 祕密
一位澳洲電視工作者,有一年,父親突然身故、工作遭遇瓶頸、家庭關係也陷入僵局,就在人生跌落谷底、生活即將崩潰時,偶然間讀到一本百年古書,發現了一個生命中的重大祕密,而過去知道這個祕密的,竟然都是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柏拉圖、莎士比亞、牛頓、雨果、貝多芬、林肯、愛默生、愛迪生、愛因斯坦。她不禁要問:「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呢?」
於是,她開始組織一個工作團隊,尋找當世知道這個祕密的人。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並且現身說法告訴你:
了解這個祕密,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不論你是誰,你想要什麼,這個祕密都能給你!
這個時代最令人振奮的一本書!
是要花時間尋找過錯,專注過失?還是要花時間創造建設,正面行動?
在不信任氣氛的瀰漫中,本書證明了我們能完全的信任自己,還原本以幸福為基礎的生命原貌。
人最大的問題,往往是逃避,而不是問題本身!
正如《祕密》 書中所提,「要改變你的狀況,首先必須改變你的想法」,做到如此,成功離你不遠了!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希臘神話曾寫道:天神共議到底要把人類所擁有的「祕密」寶藏藏到哪裡,以免被人類找到?或高山,或深谷,或海底……均被否決。最後決定藏在一個最安全、最神祕、人類永遠找不到的處所。天神所設的祕密處,如今卻被大公開了,無盡藏的開採盡在此書中。──健康之道中心 姜淑惠醫師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魔術書,能讓你從絕境中脫困,瞬間感受海闊天空,那就是〈祕密〉。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幸福書,能讓你離苦得樂,感覺創意活力源源不絕,那就是〈祕密〉。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魔法書,能讓你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每」夢成真,那就是〈祕密〉。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真理書,讓你瞬間了悟你才是這宇宙真正的創造者,那就是〈祕密〉。
〈祕密〉,是引發我寫出〈推翻李欣頻創意學〉最重要的一本書,現在,我就把這最終的創意祕密告訴你! ──廣告創意人 李欣頻
本書可謂是這個時代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從來沒有人能如此打破美國大眾被高估的絕望與不幸福。──《出版人週刊》
《祕密》簡單明瞭又充滿智慧,幫助我度過了婚姻難關。──奧斯卡影后 妮可.基嫚
於是,她開始組織一個工作團隊,尋找當世知道這個祕密的人。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並且現身說法告訴你:
了解這個祕密,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不論你是誰,你想要什麼,這個祕密都能給你!
這個時代最令人振奮的一本書!
是要花時間尋找過錯,專注過失?還是要花時間創造建設,正面行動?
在不信任氣氛的瀰漫中,本書證明了我們能完全的信任自己,還原本以幸福為基礎的生命原貌。
人最大的問題,往往是逃避,而不是問題本身!
正如《祕密》 書中所提,「要改變你的狀況,首先必須改變你的想法」,做到如此,成功離你不遠了!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希臘神話曾寫道:天神共議到底要把人類所擁有的「祕密」寶藏藏到哪裡,以免被人類找到?或高山,或深谷,或海底……均被否決。最後決定藏在一個最安全、最神祕、人類永遠找不到的處所。天神所設的祕密處,如今卻被大公開了,無盡藏的開採盡在此書中。──健康之道中心 姜淑惠醫師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魔術書,能讓你從絕境中脫困,瞬間感受海闊天空,那就是〈祕密〉。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幸福書,能讓你離苦得樂,感覺創意活力源源不絕,那就是〈祕密〉。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魔法書,能讓你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每」夢成真,那就是〈祕密〉。
如果這世界上有一本真理書,讓你瞬間了悟你才是這宇宙真正的創造者,那就是〈祕密〉。
〈祕密〉,是引發我寫出〈推翻李欣頻創意學〉最重要的一本書,現在,我就把這最終的創意祕密告訴你! ──廣告創意人 李欣頻
本書可謂是這個時代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從來沒有人能如此打破美國大眾被高估的絕望與不幸福。──《出版人週刊》
《祕密》簡單明瞭又充滿智慧,幫助我度過了婚姻難關。──奧斯卡影后 妮可.基嫚
比狼学得快
如何在学习型组织中生存和发展
《比狼學得快》描述一個與您的企業可能很像的組織,這個組織具備了壞習慣、惱人的缺點和安於現狀等特質。故事中,有一群羊,非常害怕鄰近神祕而絕頂聰明的狼群。一開始,羊群們便由於這種片段的錯誤假設,對狼群毫無招架之力。但是當羊群建立學習型文化,大家就開始以全新且具有生產力的方式,讓每隻羊都能在組織中有效地貢獻所能,集體想出對抗狼群的策略
《比狼學得快》描述一個與您的企業可能很像的組織,這個組織具備了壞習慣、惱人的缺點和安於現狀等特質。故事中,有一群羊,非常害怕鄰近神祕而絕頂聰明的狼群。一開始,羊群們便由於這種片段的錯誤假設,對狼群毫無招架之力。但是當羊群建立學習型文化,大家就開始以全新且具有生產力的方式,讓每隻羊都能在組織中有效地貢獻所能,集體想出對抗狼群的策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